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服务>资料下载

党的通信密码史话第二篇

  • 来源:
  • 日期:2018-06-04 09:58

书接前文,红军从一部半电台起家,依靠着“千里眼、顺风耳”的帮助,取得了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红军也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对敌作战开始顺风顺水,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随着胜仗越打越多,红军缴获的电台也越来越多,通过俘获敌方人员和培训己方人员,使从事报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初具规模,原来的无线电队已经升格为无线电总队。红军总部为下辖各主力军团都配属了无线电分队及电台,并使用统一的自创密码体系。与此同时,还通过使用缴获的100瓦的大功率电台与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也建立了联系。

   而国民党方面,老蒋却对“共匪”越剿越多,气的直骂手下是一群废物。1931年7月初,蒋介石得到红军中央苏区兵力空虚的情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亲自披挂上阵,自任总司令,率大军30余万,以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兵分三路,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苏区开始了第三次“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正在赣东、闽西开拓新的根据地,中央苏区兵力确实比较空虚。如果红军对敌人的动向不明,肯定中央苏区会吃大亏。

   正是红军无线电情报人员在此期间及时侦听到敌方多次电台通信,觉察到敌人在频繁调动兵力,可能会再次进犯我苏区。于是,将这些情报汇总后上报总前委,毛总政委、朱总司令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判断出敌人很快会发动进攻,决定立即使用电台,紧急给一、三军团发密电,调他们迅速回师赣南。这是红军首次使用电台进行调兵遣将,确实做到了准确及时。红一、三军团接到密电后,迅速集结并日夜兼程赶往兴国地区,于7月10日抢在敌人发动进攻前到达指定地点并做好应战准备。

   红一、三军团主力的返回给总前委吃了一颗定心丸,下一步就是如何进行“反围剿”了。总前委根据“第一、二次反围剿”的经验以及眼前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伺机歼敌”的战术。此时,迫切需要了解敌人的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从而找到敌之弱点,仅而撕开缺口。这个任务理所当然交给了无线电总队,于是大家都紧张有序地投入到情报侦听工作。

  7月23日,配属红三军团的红军第一期无线电通信培训班报务员曹丹辉侦听到敌方的电台在发送一份电文,于是凭借自己娴熟的收报技术,将这份很长的密电全文记录了下来。但这是一份密电,如果不能及时破译,将毫无价值,曹丹辉意识到这份电报内容一定非常重要,把它就这样交上去,有点不甘心,也有点不负责任。于是,这个红军的优秀战士,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暗下决心,要用学习过的密码破译方法独立破译这份密电。这次敌人用的是一部新的密码,曹丹辉借助以前缴获的国民党军使用过的旧电报密码,通过反复比对,开始发现了一些线索,当突破一些密文词语后,渐渐加快了破译速度。结果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密电全部译出。原来,这份电报竟是何应钦亲自签发的发给所有参战部队的“万万火急”命令电报,全文共324个字,是蒋介石关于此战分进合击红军的全部兵力配置与作战部署。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总前委得此情报如获至宝,毛总政委、朱总司令认真分析敌人的部署,决定在敌我兵力10:1的悬殊对比和东南北三面受敌的情形下,乘虚蹈隙,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兴国县东部的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击。由于红军对敌人的进攻路线和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在战斗中掌握了主动权。8月6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敌47师第二旅两个团及师部特务营,师长上官云相仅带十余人逃跑;8月8日,歼灭敌军第54师两个团;8月11日,歼敌第8师四个团。这样,红军在六天内连打三仗,三战皆捷,歼敌八个团又一个营,缴枪万余支,一举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战斗结束后,毛总政委亲切接见了曹丹辉,高兴地对他说“你收的那份何应钦的电报对此次战役很有价值。”毛总政委还当场指示副官处,发给曹丹辉3块银元以资鼓励。

   红军无线电总队在情报收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让红军的高层领导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很高的荣誉奖励。1933年中央苏区在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时候,中央军委论功行赏,对有功之臣颁发奖章,谁都没有想到无线电总队的总队长王铮居然获得了一枚二级红星奖章,也许有人要说,不就是个二级奖章么,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来看看下面这些榜上有名的获奖者,你就会理解这枚奖章的含金量了。当时获得此等奖章的全军只有34人,包括:陈毅、张云逸、萧克、何长工、罗炳辉、罗瑞卿、滕代远、彭绍辉、彭雪枫、朱良才、程子华等。这些人除了牺牲的以外,基本都是后来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当时都是192几年就参加共产党的红军核心骨干,在红军发展过程中均战功赫赫,担任要职,而王铮却是一个参加革命队伍仅仅三年的前国民党军队的普通报务员。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下篇:《总参有二局,破译数希圣》